2018美国名校辩论与演讲冬季邀请赛
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有一群学生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
他们远赴斯坦福与哈佛大学,参加2018年美国名校辩论与演讲冬季邀请赛,与国际辩手们同场竞技。
英锐君趁热打铁,采访了三位刚回国的辩手,邀请她们分享此行所得。
葛彦言 上海协和双语学校 高二斯坦福大学辩论与演讲邀请赛国际组8强、个人优秀辩手;哈佛大学辩论与演讲邀请赛个人优秀辩手第三名、常规组64强
唐潜 上海交大附中 高一
斯坦福大学辩论与演讲邀请赛 国际组4强;哈佛大学辩论与演讲邀请赛国际组16强
严佳义 上海交大附中 高二
斯坦福大学辩论与演讲邀请赛国际组4强、个人优秀辩手;哈佛大学辩论与演讲邀请赛国际组16强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IB课程中心的唐潜和严佳义是一对搭档,她们在分别接受英锐君的采访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在哈佛邀请赛的8进4比赛结束后,一位裁判主动找到了她们,并说:“你们是我遇到最好
的辩论队伍之一。”
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在哈佛、斯坦福邀请赛的赛场上,高手如云,有丰富辩论经验的native speakers(英语母语者)比比皆是。
唐潜更多地把功劳归于她的搭档:“Angela(她的搭档严佳义)非常认真,这次辩题的正方有一个论点很独特,需要的是大量的理论型论据支持。
这场的胜出主要是因为她准备很充分,解释清楚了这个论点。”
但是英锐君相信,一场比赛的胜利,需要的是搭档双方的绝对信任与完美配合。
在接触了这么多辩手后,我们发现,辩论就像是一个特殊的平台和契机,让同学们在校园以外,解锁自己的新角色。
哈佛邀请赛第二天偶遇波士顿冬雪 问起邀请赛这一周半时间里做得最多的事,毫无疑问是准备辩题。
葛彦言对英锐君说,她最想感谢的就是搭档高嘉艺。
“我通常会比较没系统性地准备辩题,然而多亏搭档,这次邀请赛期间,是我度过最充实的时间,每天各种写case之类。”
通过与辩手们大量的接触与观察,英锐君发现每个同学都会自然地根据自己的特长与性格,进入某一种角色,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各人的特质也在此过程中被挖掘出来。
严佳义在分享时提到,之前国内比赛时换过不少搭档,但这次和唐潜搭档是最放心的一次。
她们互相之间配合默契,譬如crossfire环节,她擅长更具主动性地提问,而搭档唐潜则是回答提问的逻辑非常清晰,并且在final focus环节能够很快找到重点,让自己感到格外安心。
葛彦言第一次接触辩论是在初二,经由同学介绍,接触到了英锐的辩论课程,然后打比赛,
直到如今屡获佳绩,她已经把辩论这件事融入了生活的日常,用她的话说,是“一种习惯,如果一学期没参加辩论就会感觉很别扭”。
即使如此,她在回忆起这次邀请赛遇到的对手时,还是感叹了一句,如果再早一些学辩论就好了。
那是在斯坦福邀请赛期间,她和搭档输了好几场,其中一场的对手看上去年纪很小,辩论技巧却非常老练,语速极快,能看出来起步很早,经验丰富。
不少同学对于美国辩手们的水平表示肯定与钦佩,其中的优秀者对于自己的case倒背如流,熟稔于心,辩论的全程,会自信地与裁判目光接触,将辩论转化为极具说服力的演讲,说服裁判。
但令人欣喜的是,还有一些包括葛彦言等非第一次参与海外比赛的辩手也坦言,现在面对美国的“大佬们”已经更加适应了,
曾经的比赛经验也让他们自己的水平逐步提升,并且越发认识到,曾经以为至关重要的语言问题其实不是胜负的关键。
最重要的,归根结底是逻辑是否明晰,论据是否全面、有说服力,是比赛背后的准备。
这次邀请赛以及赛前4天的集训,英锐的辩论与演讲教练Cale和Michael都全程陪同。
采访过程中,英锐君收获了对两位教练的一致好评。
哈佛邀请赛16进8 ,严佳义和唐潜输掉了原本比较有信心的一场比赛,走出赛场,迎接她们的是一直在外等待的Cale,
他主动讲起自己学生时代在哈佛辩论连输三场的“黑历史”,用玩笑化解了压力与沮丧。
不光是学术方面,在一周半的日常生活中,Micheal喜欢每晚九、十点准时在微信群里提醒大家睡觉时间已到。
在比赛进程中,Cale和Michael都给同学们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他们有问必答,也会现场观摩其他辩手的比赛,并记下亮点,形成总结,改进同学们准备的论点和论据。
在英锐君的观察中,辩论的同学们大都有一个共通点——他们不只关注自己或周围的方圆天地,更会将目光聚焦各类国际议题。
严佳义说,开始打辩论之前,她觉得政治、经济特别无聊,但在后来准备各种学术辩论辩题的过程中,她慢慢开始探究政治,找到了乐趣所在。
她现在更多地将眼光放诸国际上的各种社会问题,虽然仍偏好文学、艺术,但眼界更加开阔了。
对于一件事物的看法也有从前的单面,转变为了现在的多维度、多角度。
我们说的批判性思维在此过程中慢慢建立。
辩论也是一项能够交到许多志同道合小伙伴的活动,不论是成为搭档,还是作为对手,一份独特的情谊在学校间、城市间,甚至国家间散播开来。
很难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辩论,合作、坚持、思考、关怀、竞争、友谊……
英锐君将这些与辩论有关的关键词放在一起,便看到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属于辩论、属于中国学生更多元化生长的土壤正在加速肥沃,
我们期待这群年轻的辩手们不仅在学术辩论的领域绽放更多光彩,也在未来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与力量。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