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孩子,你可以不成功”这句slogan上了微博热搜。
针对五花八门的培优班,惨烈过高考的小升初竞争,公立、私立、国际学校之间的焦头烂额,在综艺节目中,演员小陶虹、主持人李小萌给出了许多“清流”建议。
比如给予孩子自由、快乐、顺从天性的成长;比如告诉孩子,你可以不成功。
在网上看到一个笑话:一位20岁的小伙说,哎,我这辈子就这样,认命了。
大家纷纷劝导,你青春年少,机会无限,怎么就认命呢?小伙说:我是富二代,衣食无忧,怎么就不能认命呢?
这个笑话算是负能量系列笑话,但也说出了一句大实话,“孩子,你可以不成功”是有条件的。
建筑师胡不黑在腾讯大家里发文认为,“孩子,你可以不成功”这句话是一碗毒鸡汤。
小陶虹当然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她老公徐峥几十亿票房傍身,上海土著,从来也不需要为什么学区房、起跑线发愁,自然有资格发表这样的言论,至于他们的孩子,估计早就“认命”了。
但对于广大中产阶级以及底层民众来说,这话跟“何不食肉糜”差不多。
胡不黑评价说: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媒体一再批评“高考工厂”,但全国各县城中学仍然要去衡中取经。
因为对于资源匮乏的地区和家庭,应试教育是唯一可能打破阶级壁垒的通道。
在教育资源严重不平等的前提下,小陶虹们流着泪的申诉“孩子,你可以不成功”,无论对于衡中作息精确到分钟的考生,还是对于云南“冰花男孩”而言只能是奢侈品,是屠龙术。
胡不黑的观点没问题,但多少有点鸡同鸭讲。
学者押沙龙在微博上评论说:“这话本来就不是说给底层孩子的,是上层或者至少中上层的、比较自由主义的父母说给孩子听的。
龙应台可以说给安德烈,因为不成功安德烈照样衣食无忧,自由生活可以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拿冰花男孩说事,就有点关公战秦琼了。
底层孩子也听不到这话。”
在我看来,这句话无所谓毒不毒鸡汤,它只是某种我们渴望的人生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而观点分歧的背后,其实反映了一句政治格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最近流行一种说法,叫做穷人思维。
意思是说,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不努力,辛勤劳作的穷人非常普遍。
贫穷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贫穷。
穷人和富人对于财富、对于人生的看法和解决方案都不相同,而三观的不同反过来又巩固了他们各自的位置。
所以穷人思维的意思是,阶层固化除了社会环境之外,思维方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不能完全认同这一观点,但也得承认它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就比如“孩子,你可以不成功”这句话,赞成与反对就属于两种思维方式。
这里面真正的问题其实不是孩子是否一定要成功,或是成功需要什么条件,又或者是如何定义成功,而在于你如何对待你的孩子。
“孩子,你可以不成功”,这话是说给孩子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它的含义在于父母是否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什么样的父母能说出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富有的父母,但内在里其实是自信的父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父母。
在这些父母眼中,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没有承担父母人生的义务。
孩子只要过好自己的生活,而无需达成父母或他人眼中的成功。
反过来,说不出这句话的父母,自然也就是那些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的人,他们希望孩子能够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能够光宗耀祖。
在他们眼里,孩子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肩负替父母实现梦想的使命。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句话绝对是毒鸡汤。
那有问题的是这句话还是这些家长呢?
“孩子,你可以不成功”,这肯定是一句好话,我们不能因为说不出口就恼羞成怒,认为这是害人的毒鸡汤。
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叫《怦然心动》,女主角是个中学生,家境不好,父亲有个弟弟是唐氏综合症患者,耗费了家里大量的钱。
但这个家庭的氛围特别好,父母对女孩包容、疼爱,女孩在爱的环境里自由地成长。
有网友说,这才是“女儿要富养”的真正含义,未必有富足的生活,但却有丰富的内心。
如果给这部电影找个中心思想,我想“孩子,你可以不成功”这句话正合适。
但我又一想,这种事儿放在美国恐怕也比较罕见吧,要不然又何必拍成电影呢?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