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顶尖大学和招生机构不再满足于对学生主观的整体性评价,而是在系统性地开发新的技术来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追求更加科学和精准的综合素质量化评测技术。
美众多的高中都开设有“先修课程”(英文缩写为AP课程),就是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具有大学水平的课程。
那么,为什么要在高中阶段设置大学课程呢?大学先修课程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挑战他(她)们的潜能,但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上还停留在传统阶段。
如果能够在大学先修课程中增加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考察,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考察,将使其如虎添翼,更好地满足顶尖大学的招生需求:
变在美国100多年的招生考试发展历程中,一般认为,学生的学术能力、批判性思维、基础知识等方面的考察,可以通过客观的标准化考试来实现;但对于领导力、创造力和团队
合作能力等方面,无法通过客观的量化标准考察,只能依赖于主观的定性评价。
顶尖大学招生之所以采用“整体性评价”模式,高度依赖面试,皆源于此。
尽管这套招生录取体制在实践中运行良好,但实际上大学对此并不满意。
因为主观性评价看起来总是不够科学、不够严谨、不够精确。
对“非智力因素”的考察是否不可能实现量化?有没有可能让主观性评价也能够像实验室里的数据一样科学和精准呢?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吸引了学术界和考试机构一大批雄心勃勃的学者,他们企图将主观性评价进行量化。
然而,这个过程进展得非常缓慢。
最近十多年来,借助于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在线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生创造力和合作能力进行科学评测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集中体现在美国三大教育考试机构对新一代测评技术的开发上:
大学理事会开展的大学先修课程“顶点”计划(AP Capstone)。
这是一项创新文凭计划,包含研讨班(AP Seminar)和研究课程(AP Research)两个项目。
两大课程涵盖了文化与社会、艺术与哲学、政治与历史、环境、科学、经济、伦理及未来主义等多个跨学科领域,从问题与探索(Q)、论据理解与分析(U)、评价多个观点(E)、想法的综合(S)以及团队、转换和传播(T)五大维度出发,
通过为学生提供在探索其感兴趣的相关课题时实践其经过训练的学术研究能力的机会,
鼓励他(她)们从多个角度研究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从多种资源收集并分析信息以提出可信且有效的论点,培养他(她)们提出、交流以论据为基础的论点的能力以及为论点进行辩护的能力,
从而向学生提供日益受到大学重视的创新性跨学科研究、团队合作及沟通技能。
在大学招生过程中,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寻找更富于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的学生。
不是说以往的招生不重视创造力和合作能力,而是说,在新的时代,要把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更为精准地筛选出来。
以上两个项目对学生提出了极富挑战性的要求,而作为家长,需要思考该怎样引导孩子去适应新的变化。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