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流行一种说法,“懒妈妈养出独立的娃”、“懒妈妈胜过好妈妈”、“懒妈才是真正聪明的妈妈”,这类的文章几乎在育儿类的栏目里都出现过。
大意就是要“事无巨细”的妈妈们学会放手,让孩子们能够不断发挥自我潜能,完成他们的自我成长。
而放手的妈妈们也不再焦虑,可以轻松愉快的达成育儿目标。
这种“懒妈”的特色育儿在网上得到妈妈们的关注,它所倡导的“慢养育”观念受到新手爸妈的追捧。
同样的散养,不同的结果我的朋友小A是这种理论的拥护者。
还记得,几年前去她家做客,看到3岁多的小家伙跑来跑去,给妈妈拿拖鞋、递纸巾,拖着比人还高的扫把清理自己弄撒的垃圾,真是可爱极了。
小A躺在沙发上刷着韩剧,满脸的骄傲。
可是,最近却听她抱怨,孩子年纪越大越叫不动了,别说分担家务了,就连最让人操心的学习,都嫌苦怕累,偷懒耍滑。
让她头疼不已。
而同样是散养着的“别人家的娃“却一直保持着让人羡慕的状态。
对此小A非常不解。
明明是一样的开放式养育,怎么就这么大差距呢?
1你看到的,和你没看到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如小A一样的对“懒妈妈理论”深信不疑,却其实一知半解。
会“偷懒”的妈妈,是把孩子的空间留给他自己慢慢成长,不拔苗、不代劳,决非真正的偷懒。
小A的困惑很容易解释,那些看起来在“偷懒”的妈妈们,
你只看到她让孩子拿水果递纸巾,却没看到她带着孩子玩转厨房,研究烘焙新花样;
你只看到她出门让孩子自己收拾行李,却不知道她们一起花了半个月研究出行计划;
你只知道她从不帮孩子画手抄报,却不知道她带孩子跑了多少趟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
“会偷懒”的妈妈,并不是真的懒妈妈,她们只是努力的做好一个最棒的“助攻”,而不是在让孩子“自我成长”的幌子下,偷得清闲。
如果你以为,所谓的偷懒和散养,就是让孩子承担更多的家务,让他们独立写作业,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2聪明妈妈是孩子的“神队友”高尔基说:“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
读懂孩子应该是一个属于父母永远值得思考并为之努力的事。
聪明的妈妈,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给孩子正确的爱和帮助。
如何成为一个孩子的“神队友”妈妈呢?
“充分的资源支持”
说到资源丰富,很多人都觉得非富即贵才能谈得上。
普通老百姓,既不能提供丰厚的物质资源,亦没有手可通天的人脉资源。
No, no, no.
孩子需要的资源,恰恰都不是这些。
记得一次跟朋友聊起她的女儿。
说女儿最近正迷上了律政剧,对正对法律的相关工作非常向往,也有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于是,妈妈灵机一动,邀约一个法律领域里工作的朋友来家里吃饭。
当然,这绝不对一次吃吃喝喝的聚餐,她提前请好友为女儿准备了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比如有趣的案例,工作中的挑战、甚至是电视剧中不够准确的细节等等,轻松愉快却满是干货。
不仅是女儿听得饶有兴趣,连她这个大人都被这个主题吸引。
而女儿建立在电视剧基础上的对法律的兴趣,也因为这次聚餐有了一次更脚踏实地的了解。
这对于她之后,选择自己的学业方向有了很大帮助。
其实说起来,这样的资源,并不复杂,也没有多么不可及,却需要妈妈们花费比做一顿饭,陪写一次作业更多的心思。
“生活态度传导”
一个成天就躺着刷手机的妈妈,怎么能培养出爱阅读的孩子呢?
一个天天叫外卖的家庭,却希望孩子能热爱生活,精致度日?
我身边太多这种例子:
孩子上了一年半的英语培训课,妈妈连他用的教材都不清楚,只是每周例行公事的送过去上课,再按时接回来;
想要孩子多才多艺,报了美术、音乐、舞蹈各种兴趣班,却不舍得多花点时间发掘一下孩子真正的兴趣,遇到孩子闹情绪,就觉得没有天赋放弃了;
他们总是习惯性的在寻找简单便捷、省事快速的教育方式,上英语培训班指望一周两次课就能有显著提高;弹钢琴全交给老师,自己连个五线谱都懒得看。
前段时间,听同事抱怨,有个家长连翻译好的夏校申请表都不要填,问有没有那种像其他英语机构推出的游学团一样,签字付钱一价全包的服务?同事说这根本是两回事儿啊,游学是去玩一玩,夏校是去体验探索美式课堂,或者深入学习某项知识和技能。
随着消费升级和教育升级,近几年海外夏令营兴起,谁都不想落后,但参加机构游学,就跟送去上课却不管一样,仅仅是找了个带孩子的托班,还是个贵的。
而真正意义上的夏校,是真正意义上的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来定制的学习计划,需要为申请作出很多的准备,如果连几页报名表格都嫌太麻烦,很怀疑她是否真正了解过项目是否和孩子匹配,更不奢望能配合和学校沟通成绩单,和老师沟通推荐信,高年级项目还需要标化成绩、语言能力证明等等。
同事说,这种家长真的很想拒掉算了,可以想象的到后面的麻烦,申请成功后的各种防疫健康表格、学生签证等等,家长的不配合是会把老师搞到崩溃的。
什么都不想做,又如何能达到让孩子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呢?
这不是个悖论么?
孩子们最怕听到的是“你看谁家谁家的谁谁谁……”但不要等孩子大了和你说“你看谁家的妈妈,是怎么陪孩子学习,提供哪些帮助的……”
3合格的“懒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很多人对“偷懒理论”有误解,以为这样就不要给孩子讲故事了,也不要去操心孩子好习惯的培养,不用管他的学业和兴趣,一切孩子的成长都交由给所谓的“自我成长”。
多好!但凡需要家长多多一点功课,便会推卸到“过度代劳”、“插手过多”上,可是如果所有的成长都可以由孩子自己完成,那还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干嘛呢?
合格的“懒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是否暗中认真关心孩子的学习进度和习惯,做到偷偷陪读
是否了解生涯规划的真谛,充当孩子的生涯启蒙老师
是否了解倾听孩子的需求,因地制宜制定教育方案
是否精心开拓教育资源,为孩子提供帮助
是否在生活上耐心细心,做好生活道德方面的榜样
其实,做一个聪明的懒妈妈更累。
要保持自我价值的努力实现,给孩子一个积极上进的榜样力量,
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来做他们想要做的事情,不强制不干涉;
还得时刻把持着这艘小船前进的方向,不露声色的提供孩子们需要的帮助和支持;
她们爱生活、爱工作、爱家庭的态度,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
4最好的教育,是共同成长龙应台说,教育是父母一场修行。
而陪着他们长大,绝不是看着他们渐行渐远。
最好的教育,是亲子共同成长。
所谓的代沟就是孩子长得很快,而你却一动不动。
孩子读的书,你一本都没看过,只知道说不好不好,不要读那些杂书。
而孩子问你到底哪里不好,哪里好?你哑口无言。
孩子听的歌,你说吵死了,孩子喜欢的电影,你听都没听过;
孩子迷上了机器人,而你一问三不知却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简单的相关知识;
孩子喜欢下围棋,你连下棋的规则都弄不明白,更别说一起玩、一起练了。
那怎么对话?
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怎么会有共同的话语?
孩子在长大,同时,妈妈也在成长。
最好的妈妈,是永远不停下成长的脚步。
在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变得更平和宽容,更柔韧勇敢。
对孩子最好的爱,不光是呵护,还是放手;不光是陪伴,也是一起成长。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去做那样的人。
跟孩子共同进步,才是最好的亲子关系。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