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20岁的中国女留学生Weiwei Liu自杀
2017年3月,哈佛大学研究生Will Zhang在宿舍中死亡,警方表示具体死因不明但排除他杀的可能
2017年10月,美国犹他州大学生物学博士唐晓琳在金门大桥自杀
2017年年末,康奈尔大学18岁中国留学生Tina自杀身亡
2018年1月12日,普林斯顿大学20岁的Chester Lam,自杀身亡。。。
作为一名在读心理咨询的研究生来说,每次看到这些新闻,我的内心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还没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这是我在Palo Alto University 读研的第二年,深入的学习让我对心理咨询这一块有越来越多的疑虑。
之所以读这个专业是因为自身的经历,周遭的故事,和对学术的疑惑。
心理学是一个很年轻的学科,并且很多学术研究都非常偏西方化。即使现在是21世纪,我也很无奈的说我的很多教科书是偏以欧洲文化为中心的,而且很多研究理论富有种族优越感的。
其次,很多在美国的心理咨询师自身也需要克服很强的偏见,从而成为一名具有文化能力的咨询师,但这个路很难。
“Even if counselors and therapists of color work with other culturally diverse groups, they are generally educated in White, Western ways of describing, explaining,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mental disorders.”
即使一些非白人心理咨询师在与不同文化背景客户看心理疾病的时候,他们接受的所有培训都是偏西方化的。我想说说我这一年半在学习中看到的一些问题。
我不认同
DSM 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在美国你去看心理咨询师,他们多半会根据DSM(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来诊断你是否患有一些心理疾病,比如抑郁和躁狂。DSM有以下几个问题:
1.它每五年更换一次,每次都具有庞大的团队,团队包括人类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等。但是每次改版变化都特别大,所以作为诊断标准来说它非常不稳定;尤其是“人格障碍”一块,每次的改革都是具大的。因为如何去看待“人格障碍”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争议。
2.DSM的创立,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诊断标准。没学过心理咨询的多半不知道,很多会从诊疗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是为了client(一般在心理咨询这一块我们不采用病人这个词语)好,所以才有了这个标准吧。我也一直这么认为,但不是的,完全不是的。
DSM的产生是因为药物行业,当药物治疗进军心理咨询领域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去创立一套标准去检测药物的有效性;而DSM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我读完这段历史的时候,我又加深了对DSM的怀疑。
3.DSM太过于西方化,不得不说这是一套基于美国白人社会的诊断标准。但是在美国不管你是什么国籍,你去看咨询师,他们多半会使用这套标准来做诊断,往往忽略了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咨询非常难
本学期学习的一门科目是multicultural Counseling,其中讲到说大部分群体(主要指白人)和社会少数群体(比如同性恋,不同国家的移民等)同时上这门课时学生所表现的极端情绪。
白人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愤慨,觉得这本书是在诋毁白人;而少数群体比如非洲裔、拉美裔、亚裔,在课堂和课本中找到了共鸣。
在做multicultural counseling的时候有两个观点:culture universal and culture specific. 也就是一个咨询师做面对与自身不同文化背景的client时候,他如何看待文化不同这个问题。
Cultural universal的意思是咨询师认为文化都是有共性的,回归到人的本质,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Cultural specific的意思是咨询师特别看重client自身的文化,不断探索,重视文化在咨询中的地位。
一般来说,咨询师是比较中立的,徘徊在两者之间。但是成长环境,文化背景的的确确会影响一名咨询师如何去看待他的client。
如果无法理解client的背景,很有可能就会忽略交谈中的一些要点,而盲目的变成culture universal.
我目前对multicultural counseling的认知是,你必须承认自己是有种族歧视的,你必须承认你自己是不完美的,你必须承认自己也许就是种族主义者,把自己打碎,再愈合,这也许是一个一生需要探索的事情,但想成为一名具有文化能力的咨询师,这是必然的。
当文化不再具有代表性的时候
我们该怎么办
想成为一名咨询师,也正是因为看到文化在整个行业中所占有的重要性,以及被忽略的地位。我想成为一名关注留学生和移民家庭的咨询师,这是我的梦想。
但是在教育行业这几年,让我不得不去考虑另外一个问题, how about the third culture kids? (那么第三文化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第三文化的孩子指那些在与不同于他们父母成长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们。比如十几岁的时候就去国外读书的中国学生,或者很小就移民到海外的孩子。对自身的身份有一种模糊的界限。
低龄留学越来越严重,第三文化的孩子越来越多,那么当去考虑他们身份认同和文化背景的时候,作为一名咨询师,我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到底是美国人?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还是什么?
我应该如何去匹配相对应的文化影响?这门一长串问题使我问了我的教授这么两个问题。
“Does our current study prepare us to be a future counselor?”
“No.”
“We are saying that culture is important in counseling. Then how could we define the third culture kids?”
“I don’t know, I am encountering many third culture kids in bay area and I am doing the research about it.”(下文有解释)
以上是我跟我教授的一段对话,基本上我在问,目前的学习有为我们成为一名未来的咨询师做准备吗?教授说没有。我接着问,那么如何看待第三文化的孩子?教授说,她也越来越多的遇到这一类学生,但是自己也束手无策并且开始做研究。
每个人选择自杀都有千万不同的理由,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深究到底是哪一种理由最后使他们做了那样的决定。但我想共通的是,自杀背后隐藏的力量是巨大的。要有多大的决心才可以做那样一个决定。
为什么有些人遇到困难会愈挫愈勇,但又有一些人会一蹶不振?与自杀具有相同力量的是不是使命感?如何化解消极念头使之转换为正向的能量?什么样的教育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坚韧?
随着对心理咨询的深入学习,我不得不正视解决以上这么多问题,这需要一个跨界的行为。教育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品格,而这些品格又如何避免让我们面对困难时可以更勇敢。
给留学生的五点建议
压力太大的时候
记得主动寻求资源
每个学校的health center
基本上都有免费的心理咨询
即使很痛苦
但是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做的事情也会不完美
尤其是优异的学生
去承认这些会更痛苦
寻求帮助时
尽量寻求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咨询师
甚至是回国找更匹配的咨询师
培养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
而不是培养具有依赖性的不良习惯
比如醺酒,吸毒
当无法找到身份认同感的时候
告诉自己
this is a gift
我还是会问自己,何时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但是我知道这条路很长很长。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