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控制。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推论。给他们尽量少些控制,引导他们自己发现。”所以,千万不能成为黄晓明式家长!很多家长自以为给了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最好的教育,但孩子自己却并不一定想要这些,而家长也从来没问过孩子喜欢什么、感受什么、想要什么。这种“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霸道行为,将父母和孩子置于不平等的关系中,让亲子之间失去了平等交流的可能。很多父母总是头疼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他们希望孩子能做个好孩子,乖乖听话。然而这些家长却往往事与愿违。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孩子听话,无非抱着和黄晓明一样的看法——凡事得大人说了算,不然的话这事儿就太麻烦了,咱们就没法弄了。实际上如果孩子认同父母的观点,是会主动听话和照做的;孩子的不听话,恰恰反映出孩子和父母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能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了解他们“不听话”背后的诉求到底是什么,并且试图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不仅会让孩子更信任我们,也会进一步巩固良好的亲子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将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入读,但是国际学校不仅对孩子进行笔试和面试,更重要的是对家长的关于是否认可学校教学理念的考察!在国际学校中,孩子会接受更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交流沟通、情绪控制等能力,并通过学校的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融入社会。而英式教育会在初高中通过孩子多种兴趣培养,尽快的确定孩子未来的学习研究的方向。无论英式教育还是美式教育,都会让孩子接受与中国传统应试教育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成为拥有“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国际学校重视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问题,把孩子当成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来看待。而不是意图控制孩子,希望孩子“听话”,做家长希望成为的样子。国际学校不是你想花钱就可以进入的,他全面考察家庭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家长的教育水平、职业发展、目前规划、教育理念等。国际学校对家长的考察甚至比对学生要求更严格。所以,拒绝成为黄晓明式家长,改变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多给孩子发展空间并懂得倾听,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想要的,关注孩子的情绪。做到这些,不仅会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会让家长找到适合孩子的国际学校。如果我们关怀一个人,就必须要做到足够了解他以及他的世界,就像我就是他,我能够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是把他看成物品,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也许我们也曾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然后用了很多年疗愈自己内心的痛楚。所以我们不能忘记自己也曾经是那些被伤害的小孩子,并用同样的模式去给要求孩子听话,给孩子贴标签,取消他们的权利,不断催促,以及开一些并不好笑的玩笑……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