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幼儿园的孩子平均每天要问100个问题,但到了中学,却少之又少。这和我们的教育只表扬“答案”,不表扬“问题”有很大关系。从幼儿园开始,当孩子正确回答一个问题时,家长老师都会赞许“Awesome!Great!Well done!好棒!干得漂亮!”动不动还奖励小星星。而当孩子问问题时,虽然很多老师家长也会表示“This is a great question!这真是一个好问题!”但聪明的孩子们肯定能分辨出,哪个是发自内心的表扬,哪个是“礼貌性“的随口一说。没得到真心的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问问题“失去兴趣,再久而久之,好奇心开始慢慢消退。要改变这个状况,得从和孩子经常接触的老师、家长做起,必须得发自内心地去鼓励孩子的问题,即便你回答不上,但一定要展现出肯定和欣赏的态度。(如果您想要咨询关于国际学校的全面信息,请拨打400-960-9559;或添加远播国际教育。)
有太多的标准答案
上了学之后,孩子的世界里,有很多的标准化考试、标准答案。无形中也给孩子传递着一个信息:别想东想西,能快速高效把标准答案找出来才是本事。这点我蛮有感,因为恰好前几天看到逃逃写的一篇作文。逃逃和几位同龄朋友组了个Writing Club(写作俱乐部),大家平时以作文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学习和感想,隔一段时间聚会时拿出来相互交流。我发现这样挺好,话题和形式都不受限制,孩子们也往往会“吐真言”。逃逃最近的一篇作文里,就表达了对“标准答案”的不满,他举了个极端的例子:Question: Johnny smiled in paragraph 4, what does that tell you about Johnny?Answers: A. He is happyB. He is joyfulC. He is full of joyD. He enjoys lifeWhich one am I supposed to choose? This problem doesn’t make sense. Johnny’s probably smiling because he knows I will get this problem WRONG!!!翻译过来意思大致是:题目:Johnny在第四段笑了 ,问你能从中看出什么?A. 他很高兴B. 他很愉快C. 他心中充满了快乐D. 他觉得生活很美好我怎么知道该选哪个?这题根本没道理。Jonny在笑,可能是因为他知道这题我肯定会答错!例子举得比较极端,不过也说明在孩子内心,是不太情愿受“标准答案”束缚的。不过,不情愿归不情愿,该考试写答案时,还是得老老实实按规矩出牌。久而久之,孩子的好奇心也会慢慢被“标准答案”消磨掉。校长坦言,想改变这一点,家长做不了太多,只有整个教育体制的改变。这两年,其实美国已经在慢慢调整标准化学习/考试和思考型/项目式学习的比例,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您想要咨询关于国际学校的全面信息,请拨打400-960-9559;或添加远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