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又到了无数学生在游戏与电视剧中荒废人生的季节,与此同时,另一批赢在起跑线的学子却早已决定赴美参加夏校,提前体验美高的学习生活,开阔眼界、丰富人生阅历。对于很多初次赴美学习的童鞋们来说,可谓是既紧张又期待...下面跟随小编来看一位童鞋怎么自述他的假期生活~
对于我自己来说,换一个全新的地方学习,可以提升我很多方面的能力。去年暑假在北京参加康奈尔学校举办的辩论营后,收获十分丰富。喜欢和同学熬夜一起头脑风暴想论点的那种感觉,喜欢在一次又一次辩论练习中反思不足,喜欢在活动结束之后发现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原先觉得rebuttal是自己最弱项,没想到在每场比赛都可以说得游刃有余。原本觉得自己口语烂到无法与外国人交流,没想到最后还拿到了优秀辩手)。我相信到一个全英文浸泡的环境,再加上时间的沉淀,我会逐渐成长。抱着体验一番的心态,在去年3月初我开始了夏校申请。
最心仪的波士顿大学夏校托福要90分,而我的托福成绩没有到达要求,就只能和它拜拜了。经过一番心里挣扎之后,决定要好好恶补托福成绩。在最后的努力与冲刺下,托福成绩得到一定程的提高,让我有机会选择了UCB(分数够,中国人还不是很多)。
在选课的问题上真的纠结了很久很久。选课的时候没有看到任何范围要求,就觉得每一门课都可以选,但老师建议选课最好能够与所学的专业有关。在选课的过程中,一开始看到和传媒有关的认为就是journalism,但是这个不是我感兴趣的方向,所以决定不搜关键词,直接浏览每一门课程,生怕漏下一个感兴趣的课程。加上学校的时间也有限制,每天只能利用各种碎片时间,自修课,下课,跑操时间… 在老师耐心分析与指导下,最后终于敲定了我心仪的两门课:film&media 和advanced/introduction to multimedia。 选一门对口专业的,选一门自己感兴趣的,毕竟每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就业潜力和发展空间。
UCB的申请文书感觉还算简单,一共两篇,每篇200字。在考sat考试的同时还需兼顾写小文书,因此效率又很低,写的很慢。一开始看到文书题目毫无思路,后来把自己梳理的所有活动找了出来,一条条对着看......浙老师指导我梳理辩论经历,把之前三次辩论经历联系起来,看作一个成长的过程,成长就是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跟更多优秀的陌生人交流,开阔眼界......是一个不断认知迭代的过程。
等了将近两周,终于收到offer了!本以为收到offer终于可以松口气,事实上一切才刚刚开始,还有很所很繁琐的后续工作要做。比如创建并登入学校账号calnet,在公众号上找朋友加入这期伯克利夏校的圈子,学着自己发邮件给学校问问题......
想到自己申夏校真的很心累,每天都要刷邮件看有没有新的表格要填,如果没有老师督促很容易忘记。申请签证时,需要先向学校申请I20,再约面签。由于中间的考试,拖延了一周申请I20。当时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发邮件催学校,学校回复说我的申请材料有误—护照扫描不完整,需要修改重新递交,无奈之下也只能按部就班地再操作一遍。之后几天就是漫长的等待,过了整整2周终于收到我的I20。
那段时间每天告诉自己要努力,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比你牛叉几倍的人依然在努力。每个优秀的人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知甜。
美国各大学于每年12月开始陆续开始更新次年下图的暑期课程,即夏校。对于想要去美国留学的学生而言,学习美国夏校课程能够帮助他们体验美国校园文化和生活习惯,帮助大家提前熟悉和了解美国大学生活。
每年暑假,美国大学都有夏季学校,每一间大学的夏校都有好几个项目,面向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甚至还有幼儿园和小学学生。夏校一般由继续教育学院管理,也会有不同学科类别的学院自行举办夏季项目。
夏校的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学科型和学术型。
学科型夏校一般称为pre-college。课程是从大学课程里面自己选两三门,可以修得大学学分,课业比较繁忙,且会和上summer的大学生一起上课,难度是大学课程难度,挑战性较大,认真学习收获会很多。
学术型的夏校是所有夏校中含金量最高的,录取人数非常少,非常难申请,对于我们国际生来说更加。有一些项目有基金支持,类型也是走数学和理工科路线,寻找真正的天赋少年,对申请者的学术背景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在学术和课外活动上非常厉害,推荐可以一试。通常这一类夏校是不提供大学学分的。比如商科LBW、理工类的RSI(清华)、喜爱天文物理的同学一定会感兴趣的SSP等。
1. 举办方。区别于游学,正规的夏校是由美国大学校方举办或校际之间联合举办,也有一些由基金会或者学术机构举办,课程教授全有大学老师担当,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下都应该有具体详尽的介绍,申请也是走学校官网的申请系统,要求递交推荐信和成绩单,有的甚至要求面试,而不是简单的报名即可。
2. 课程介绍。夏校项目有对参与者的要求,课程内容、形式的介绍等,优秀的项目一般都主题明确,授课教师也在该主题领域有所建树。
3. 录取率。如上文所说,录取率越低的夏校含金量高。
4. 项目历史。一些学术型举办历史悠久,可能举办地是一个综合排名100开外的学校,但含金量远远超过名校。美国人还是很看重经久不衰的历史的。
夏校的申请在每年的12月-次年的4月,夏校课程时间在次年的6-8月之间,通常会持续3-6周,最长8周的时间,如果在这个阶段你已经有了不错的标准化成绩(托福在90-100分),不妨让下一个暑假在美国夏校度过。
1、通过暑校证明自己的实力。这种学生一般会申请高度竞争类的夏校,在申请过程中学生会经历严格的筛选过程,项目主办方将从标化成绩和GPA、学术背景和课外活动、文书以及推荐信,甚至于夏校自己的考试和面试等多个方面考察学生。如果学生顺利通过了高度竞争类夏校的录取,那么不光体现了自身的实力,也会在本科阶段的申请过程中给美国大学提供一个参考凭据。比如科研类的RSI、罗斯数学营等项目就属于可以极大的为大学申请加分的高度竞争类夏校。
2、学生希望通过参加一些大学主办的夏校,为日后申请该所大学加分。有些学校的夏校是存在“套近乎”这种行为的,尤其在一些规模不大,奉行小而精教育的高校,这类学校主要规模不大,排名中等偏上以及文理学院为主。学生在参加该校夏校的过程中如果表现优异,会给教授和学校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较容易获得推荐信,并且有机会和大学的招生官进行深度交流。在后期申请该所大学时会有一定程度的加分。
3、学生希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探索具体的专业方向。学生可以在暑期利用4-8周的时间,先行了解一下相关专业的学习内容和研究方法以便在后期大学申请时能够对感兴趣的专业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去做出选择。学生可以在许多综合类大学开办的夏校里面选择自己的理想专业,像康奈尔的夏校就提供了从商科、生物、物理到数学、文学史等多种多样的课程可供学生挑选。
1、希望借助名校的夏校进入名校的学生不要盲目申请
在这里跟大家强调,在申请夏校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唯名校论,主办大学的排名和项目的含金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反而一些非常有名的大学的暑校,项目非常可能很“水”。
另外,一些综合类大学每年都会有数个暑期项目,少的有两三个,多的甚至有十几个。很多学生和家长看到自己满足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夏校申请要求就坚持一定要去,却不分析此项目的含金量如何,是否适合自己,这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2、语言和学术没有达到入学基本要求的学生不要急于申请夏校
比如,知名大学的夏校一般要求学生托福成绩达到100分,而学生目前的托福水平只有八十分左右,因为有些暑校并不需要提交托福成绩,所以一些英文水平不高的学生也有可能获得录取通知书。学生在夏校上课的时候会明显跟不上教授的课程进度,甚至会给整个小组在完成预定目标时造成很大的影响,学生本身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都会受到很大打击。
如果孩子的GPA和标化考试都学有余力,同时已经在某一专业方向有浓厚的兴趣,积累了一定的学术基础,那么高质量的夏校才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相反,如果学生此时此刻对于学校的课业负担和标化考试都有比较大的压力,或者暂时还没有完全考虑清楚自己以后想在哪一个专业方向进行发展。那么现阶段更重要的事可能是对于他整体的留学生涯进行规划,而不是急于投入到夏校中去。
3、希望利用夏校拓展爱好的学生不要随意申请
夏校不是学生用来丰富自己兴趣爱好的平台,而是深化专业优势的工具。有一种情况是学生本身标化成绩、GPA都比较高,也申请到了不错的夏校,结果在选专业课题的时候一个一直研究物理的学生跑去读了个和物理完全无关,而自己也没有真正兴趣的项目,这就失去了读夏校的意义。夏校的经历是本科申请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目的是证明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学习能力,并且通过夏校的经历,学生可能会更有效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术方向,为接下来进入更高领域的学术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4、慎重申请不专门针对高中生的学分课程
美国大学大部分都开有大学学分课程,这种课程不仅针对高中生,也有本校大学在读学生和外校访问学生。这种课程的难度一般比较大,如果高中生没有做好准备,未来在课程中表现不好的话,例如在成绩单中出现了一个C,将对未来申请大学有很不利的影响。
5、申请暑校绝对不能只申请高竞争性的暑校要有策略和梯度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和家长,其实自身的条件并不是很过硬,一心申请最难的夏校。但实际上,一些著名的夏校申请难度其实比一些美国顶尖大学还要难,每年从中国也就录取1-2名。如果学生申请的暑校全部被拒,而到时候又想去参加暑校,但是稍微好一些或者合适的暑校又都截止了,这就非常被动了。我们建议申请暑校时申请2-3所,并且拉开梯度。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