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陈志文观察”(ID:chenzw_edu)
作者/陈志文
在择校时,如果家长坚持认为国际学校是不二之选,这时家长和孩子往往会困惑于读哪种国际学校?到底应该看重什么?
学校评价是复杂而且专业的问题,为了接地气,我从老百姓角度谈一点看法,当然,这中间肯定有一些理论不甚正确,本文仅供大家参考。
1: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概念,即什么是国际学校,或者说国际学校的分类。
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学校,是指外国人子女学校,是由教育部严格审批的,目前全国有100余所,名单可以去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上查询(www.jsj.edu.cn)。此类学校只能招收外籍人士,部分招收有国外绿卡的学生,不允许招收中国学生。当然,其课程也基本上是根据相关国家的教育体系与课程体系制定的,完全与中国教育不相关,如顺义的英国人学校、亮马桥的德国人学校等等。
我们目前讨论较多的国际学校,其本质都是私立性质的中小学,即民办学校。随着出国热兴起,这些民办学校纷纷打起国际学校的旗号,但这只是学校的市场定位而已;虽然开办国际课程,却并不是官方原来定义的国际学校,这是需要明确的。
此类学校虽然开设了国际课程,但根据我国的法规要求,也必须同时开设基本的历史、政治等课程。不过在实践中,一些学校阳奉阴违,实际没有开设。
因为留学热,加之国家停止对公办学校国际部的审批,民办国际学校最近两年异常火爆。过去一些招生困难的私立学校,一旦改名为国际学校,便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颇有“草鸡变凤凰”的味道。
2:在高中阶段,公办高中国际部与国际学校的选择上还是比较清晰的,大家最后看的都是升学率。
一所学校肯定不能以升学率来简单评价,但社会或者说老百姓的评价,往往是功利的,核心还是升学率。因此,很多国际学校虽然经常讲自己的各种先进理念,鄙视惟成绩论,但最后用来吸引学生家长的,无一例外还是名校录取率。
前两天,我看了一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的网站,这所在国内国际学校圈如雷贯耳的学校,其网站首页映入眼帘的还是学校骄人的升学榜。我们追求了半天的国际先进教育,最后还是回到了应试升学率这个怪圈。
北师大实验中学国际部这个做法,如果在校本部可能是要受罚的,因为国家明令禁止中学发这种升学榜。但到了国际部,却习以为常,也是颇为奇怪。因此,在一些人看来,国际学校无非是另外一种“应试”教育,应试的对象换成了美国、英国的大学而已。
无论正确与否,大家更喜欢按这种标准评价学校好坏,各地也都有一批耳熟能详的名校,我就不再给他们做广告了。此类学校多以公办中学国际部为主,也包含了少数私立民办国际学校。也就是说,按这种标准,到底是选择普通国际学校还是公办中学国际部,答案一清二楚。
其实有资格困惑的人不多。最近两年,随着低龄留学热的兴起,国家相关部门对公办中学开办国际部实行控制,公办高中国际部尤其是著名中学国际部录取分数迅速攀升。
2013年北京公办中学国际部录取分还比校本部低20-40分,但是2015年起,这个差距迅速缩小,开始拉齐,甚至反转。比如北京四中、北师大附中实验中学、十一学校等中学国际部的录取分数现在已迅速超越校本部,尤其是2018年拿下三个哈佛录取生的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
我原则上也支持选择公办中学国际部,但理由稍有不同。第一个原因就是同学因素。一般来讲,公办中学国际部利用公办学校原来的品牌,聚集了比较好的生源。我们择校,其本质还是在择同学、择家长,公办中学国际部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很明显的。而大量的普通国际学校,生源往往参差不齐,加之管理比较松懈,环境与氛围并不理想,所谓近墨者黑。早年所谓的贵族学校一直发展不起来,有一个原因也在此。
第二,从功利一点的角度出发,公办中学国际部的确名校概率更高。这些好的公办学校国际部以及少数国际学校,经过长年累积,在国外著名高校那里已经有了很好的声誉,被这些海外名校打了标签,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类似我们的重点中学名单一样。比如师大实验中学竟然在一年中有3个学生拿到哈佛的通知书,的确创造了大陆的历史,非常罕见。除了学生本身的优秀,背后反映的还是大学对这类中学评价的信任。
选择这类学校,首先需要的是成绩,光有钱没用,因此多数人没有选择的余地与困惑的资格。
但这里想特别提醒的是,我们不能因此颠倒因果,过于迷信这类名校与老师有通天的本事,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优秀生。他们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成就,首先还是生源本身优秀,很努力,很自律,学校更多的是充当了助力的角色,而不是决定性的角色。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不努力的棒槌,即便花钱进去了,最后多半还是个棒槌!不要以为自己花钱把孩子送进去,就等于离名校更近了。
3:小学初中阶段国际学校的选择,变得比较复杂。
高中阶段学校选择,有一个升学的结果可参考、验证,因此家长不会太迷糊。但小学、初中就不同了,尤其是小学,基本很难有明确的升学尺子去评价,于是大家困惑更多了。
和高中阶段不同,中小学多数“好”学校以私立为主,尤其是江浙沪广东等地,部分私立学校几乎就是当地最好的中小学,出现了国退民进的现象,让人忧虑。成熟地区基本形成了所谓几大名校的格局,不方便在这里介绍,避免做广告之嫌。这些年此类学校学费大幅上涨,让我担忧。
也有一些是挂了公办名校“羊头”的学校。这类学校可能不一定是好的,但应该也不是最烂的,主要原因还是品牌所带来的基本生源优异。
但无论哪种,越是好学校,仅有钱还不够,必须成绩好,这是普遍现象,选择余地也不大。我倒是想提醒家长及孩子们,可以关注一些新设的学校,尤其是一些定位独特的专门学校,比如科技类专门学校,像华为与清华附中在东莞合办的这类新学校,值得考虑。
对于小学阶段,我个人原则上不赞同过度在意学校好坏,也就是说不用必须上国际学校。第一,作为一个中国人,未来面对全世界的竞争,你最大的竞争力还是来自你的“中国芯”。第二,让孩子经历一些所谓的不好恰恰是最好的成长:我们人生有多少是可以选择的?让孩子经历他所应该经历的一切,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第三,即便从成长与学习上来讲,孩子学习的关键是中学,根本不是小学。盖茨的小学是就近就读的,所谓学区房,到了中学才转至当地最好的一所私立中学。
4:哪种理念最先进?外教多少重要吗?哪种证书有价值?
在所有学校的选择上,我们经常会遇到理念、证书、教师、课程等方面的说辞,这里分别谈一下,课程比较复杂,下篇再说。
1 哪种理念更好?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国际学校经常提及的,其实在我看来,没有绝对的先进与否,你喜欢认可就好。美国私立教育发达,各种奇奇怪怪观念支撑下办的学校多种多样。关键是,讲了一堆理念,到最后多数家长要的还是名校的结果。
我想提醒的是,教育理念的先进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社会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文化等关联的。比如近年来,我们非常流行谈芬兰教育,与国内教育相反,其特质之一就是极端的不功利,更为关照人的发展;但这一理念与做法的背后,是我们目前无法企及的发展水平与制度保障、文化支撑。
2016年芬兰人均GDP排全球第17,我们只有74,从保障制度看,芬兰更像共产主义。如果你生病了,恭喜你,你不仅不必为看病吃药发愁,而且工资也会一分不少,直到你康复上班。在充分的保障制度下,在这个国度,自私一点,可以满脑袋想的是我喜欢什么,我想干什么;不自私,就可以去上班为社会做贡献,上班与不上班在收入上区别不大,上班更像是为实现某种理想或价值。正因此,他们才会有如此先进甚至是“仙级”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连美英也望尘莫及。
但对于我们,完全不同,上班更是谋生,而这一切观念的转化并非一夜之间就可以实现的。因此,我们经常会发现,中国家长与学生即便到了美国,英国,最后还是拼命上辅导班,拼命追名校。纽约8所最好的公立特殊高中类似中国,实行考试录取制度,最后亚裔占据50%,甚至60%,导致纽约市市长坚决要废除考试录取的方式。
2 外教多少重要吗?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国际学校或国际部时,千万不要迷信所谓的外教多少。很多国际学校都爱宣传自己有很多外教,但因为种种原因,国内学校的外教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各种问题教师。大家扪心自问,最优秀的老师会去相对落后的国家教学吗?个别有远大理想的人会,但多数人肯定不会。说极端一点,中国国际学校的外教大多数是一般的,一些甚至很差。前些年媒体就揭露,有些外教就是街头混混,甚至是罪犯。这些年教育部采取各种措施严控外教资格,原因也在此。
从另外一个功利的角度来看,最有实效的老师绝大多数都是中国老师,尤其是从国外回来的博士老师。这类老师非常适合国际学校的日常教学,目前也是国际学校最青睐的老师。我想提醒各位家长,绝大部分中教要比外教优秀,不要被外教迷了眼。
3 哪种证书有价值?
国际学校首先需要一个国内的基本资质,即私立学校或者说民办学校的资质,这是基本要求。有一些学校号称双学籍,同时拥有国内外中小学的学籍与资质,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好申请国外大学”。严格讲,这种说法不准确,无论如何你都是国际学生,不会因为你有美国中学的学籍,就被当成美国学生。
一般这类学校还会强调有国外的相关认证,比如美国的六大认证。这种认证更像政府部门给的牌照一样,是基本质量认证,也不必放大。当然,这些资质证书多多益善,只是双学籍的做法,细究起来,其实还有违法之嫌。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