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都有一定的语言要求,英语的话一般都要通过雅思或者托福考试。二者都有一定的应试技巧,很多同学只是一味的为了通过语言考试而学习,却没有对语言要求有透彻的认识。本篇文章将对很多出国后同学都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进而使我们前期语言准备的目的更加清晰。
Q1为什么语言过了还是听不懂课?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拿到要求的分数仅仅是达到了院校要求的最低标准,意思是学校准许这个英语水平的同学来这里就读的。但要想学得精成绩好,大家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应该局限于刚达到要求的分数。
并且鉴于我国一直以来刻板的英语教学模式,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出国后反映,依旧有课堂上跟不上教授节奏甚至听不懂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在澳洲预科的入学标准是雅思6分,一个不算高的标准。我手拿6.5的雅思成绩进校的时候,发现几乎跟周围的同学聊不上天。
周围的同学,虽然与我一样都是国际生,但大多说着极其流利的英语,手握雅思7.5,8分,历史论文能写到满分的大神大有人在。
你拼死拼活好不容易考了过语言线,且不说比不过本地学生的语言,单单说你的国际生同学,可能就早已把你甩在了后面。
初到国外听不懂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词汇。
哪怕出国读研与在国内本科学习的都是土木工程专业,你可能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到shear force时,并不知道这就是你早就学过的,斜剪力的意思。
更不要说一些英文的专业词汇,是在百度上也查不到一个公认对应的中文的。所以学习过程中,参考用中文学过的知识点当然是没问题的。但还是要尽量进入英语的学习环境,尝试用英语理解英语,而不是一味地与中文单词对照。
同学们不要过度担心,这是脱离母语过渡到纯英语环境后,一个正常的阶段。有的人听上一节课下来,就完全跟得上节奏了。而有的人,适应期会长一些。只要有心克服,问题都不大。
Q2 为什么日常口语很差?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日常口语和学术英语是不同的。比如上课听讲,我们是输入的过程,听不懂了还可以课下查查单词加深理解,写论文也是自己慢慢完成的。而日常口语,是你一句我一句面对面的实时交流。
和学术英语不同,日常口语讲究更多的是,以简单的词汇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伴随着一些俗语和习惯表达。在语法上则不需很严谨,发音时会有大量的吞音和变音,甚至会有地方口音。
比如,在日常对话中经常会出现的,I’m gonna take a rain check for ya这句话,就不是字面意思。
所以初来乍到的同学们,大部分其实都有一点点小小的不自信,说一句话前在肚子里打三遍草稿那种。
雅思和托福的成绩均为听、说、读、写的综合,所以即使来之前语言成绩高也不代表着日常对话一定没有问题。前期的社交难度不小,面对着售货员问的“How are you doing?”,支吾半天不知道说什么。
Q3 在国外如何克服口语差的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敢说,多说。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说的话也不一样。大胆走出去,去到社团聚会,朋友生日派对,甚至是教授的办公室,和不同的人说话。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交际心态。不是只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才会说英语,有很多来自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其他国家地区的国际生,也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比起当地人,他们也许比你更迫切地想要交朋友。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提高,比如多看有生活情景的美剧。美剧分不同的类型,反应不同阶级的人或是不同场景,语言风格都有很大的差异。
老友记算是神剧了,其他类似的还有摩登家庭,查莉成长日记等。这些轻短剧的难度都不大,非常适合日常表达。喜马拉雅上还有讲解这些剧目的音频,每天可以与其他学习材料结合着学习。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