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时初来乍到一个新的国家,新的城市,新的语言,一切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我还记得第一次从机场出来,坐着学校接机的车,看过一路的风景,我心里的第一个感受就是这简直就是童话世界。
每个离开家乡独自一人
去异国求学的少年
心里除了对未来的期许
还有对未知的胆怯
今天有个故事要分享给你
她是刚到国外懵懂的你
她是将要踏上征途的你
总而言之
她是为梦想独行的你
初到澳洲,这是什么神仙国度?
来到澳洲,映入眼帘的是明媚的阳光,葱郁的绿植,房子一栋栋的如同安徒生童话里坐落在蜿蜒的大街小巷。虽然年少第一次离家远行,很多的不熟悉,但这些所有竟让我没有一丝的恐慌和担心。坐在学校接机的车上,好奇的看着窗外不同于我们的当地居民住宅的建筑,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让我恍惚间以为自己降落到了一个仙境。
我的寄宿家庭主人热心,善良,见到我之后第一时间提醒我给爸妈报平安,还在当天开车带我出去办理了电话卡,公交卡和银行卡,还教给我怎么坐公车,教我认路,提醒我该注意的事情。
害羞的我,小哥哥再问我一次
说到公车,我还想到一件小趣事,现在想想还有些尴尬,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吧~
澳洲的公车很特别,车上没有报站提醒,因为人少公车并不是每一站都停,更难过的是车上没有车站的路线图。有天早上我在等车的空隙研究各个车辆的路线图,余光看到有人走向我,”Hi~Morning! Can I help you?”我回过头看见是一位非常绅士的男士,身穿笔直的西装,背着双肩背包,戴着墨镜和耳机(还有点好看的讲),我呆了呆,匆忙间回了一句: “No, thank you.”可能是他看到我在看站牌,想着我不会坐车,所以想来帮我,但因为我羞涩胆小,不知怎么回答,就一下子打断回绝了人家。
在这里提醒各位同学,澳洲人大都比较和善,乐于助人。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可以大大方方说出来哦~现在我只想说,小哥哥再问我一次!
澳洲课堂:语言和预科基础
一般澳洲的学校里都会有两种课堂模式,大课堂和小课堂。大课堂的上课模式和中国普通的课堂模式相近,主要以内容传授为主,人数相对多一些,大学里的大课堂基本都在80人左右。小课堂的气氛相对活跃,人数相比大课堂会少很多,一个班级不会超过30人,一般都在15-20人。课堂的内容多以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为主,有时还会有各种有趣的实验和游戏。
在澳洲的学习生活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语言和预科的基础。因为是在国内读完高二就出国了,所以在学习方面我的优势在于数学,但文科类的课程比如英语,写作等都是弱势。在读语言和预科时,我们就会接触到论文,演讲等类型的作业,而都是我之前在中国中学里没有接触过的。上了本科后,也才了解这些作业的形式对于澳洲本地的学生来说很常见。所以,在正式接触澳洲高等教育前弄清澳洲大学都在教什么,怎么样能拿高分,练习自己的写作和演讲能力真的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奈斯:有挑战有意思
虽然学习难,好在澳洲的教师真的非常负责。每每有问题,我都会给代课的老师发邮件询问,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单独约老师在校园里的咖啡厅坐一下,把问题当面问清楚。可能稍了解西方文化的同学都会知道,其实除了工作时间外,西方人是不喜欢被占用私人时间的,并且他们喜欢一切都提前预约。但是我接触过的澳洲的老师们,都是非常愿意和学生沟通的,哪怕那时并不是他的工作时间,而且也都非常有耐心。记得我大二第一学期有篇论文的论点定不下来,找了我的导师,她直接告诉我了文章的关键,并以引导的方式告诉我定论文论点的思路是什么。
在澳洲接受高等教育的感觉就是学校和老师会把所有的资源提供给学生,学生会学到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去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如何实际应用,如何举一反三,和我之前在中国接受到的学习方式还是截然不同的。
总结来说,在澳洲学习生活的这四年多,从最基本的一些生活常识和到“厨房小白”变身大厨这些基本的变化外,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自己的价值观,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角度。
出去了,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处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遇到的越多,经历的越多就会明白每个人都需要更多层面对社会的理解和对父母家庭的爱。面对解决好自己的学习生活仅仅只是基础。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