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本科申请,美国博士申请更像是一场全球顶尖人才之间的激烈较量,每一个被成功录取的学子,都如同经过千锤百炼的真金,
而拿下TOP院校本科直博录取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从高中开始携手有方
C同学凭借丰富的科研经历本科直博
一举拿下MIT/哈佛/斯坦福
三所美国金字塔顶尖院校的Offer
他是如何一步步成长
最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的呢?
有方C同学-精彩履历
·高中:Princeton High School
·本科院校:UCLA
· 本科直博: MIT/哈佛/斯坦福齐录取
✨科研课题及成果:EI会议发表
Analysis of Late-Life Depression in a Representative Chinese Sample Population Based on Big Data
✨ISEF Regional 3rd Award
Optimize Cancer Therapy for Individuals Based on Their Tumor-Immune-Drug System Interaction
✨科研课题及成果:SCI期刊发表
Enhancing MXene Material Analysis with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Streamlining Density of States Predictions
本期福利
科研竞赛时间轴+科研竞赛白皮书+2024丘奖获奖作品集+2024ISEF获奖作品集
扫码添加小师姐
回复采访福利领取
以下是C同学第一人称自述👇
有方学员养成记
从高中到一举拿下
哈佛/MIT/斯坦福博士offer
从高中生到现在拿到MIT、哈佛、斯坦福三所TOP院校的博士Offer,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三点:
1、对课题的深刻理解
招生官并不仅仅关注申请者的论文发表数量,而是更看重申请者能否系统性地阐释课题的核心逻辑。这要求申请者对自己简历上的课题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比如,你需要明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它能解决什么难题。你还需要阐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研究方法,并最终达到想要的结果。同时,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也是招生官关注的重点。
2、投身科研工作
在面试过程中,很多教授会深入询问实验的细节。这些细节只有亲手去做、亲身体验,才能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与教授分享。如果只是挂名参与,那么面试时就很难回答这些问题,无论是写文书还是面试都会感到力不从心。
3、在申请体现自己的成长
申请中还需要体现自己的成长。为了这个课题能够呈现出自己想要的结果,你付出了哪些努力,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最后,你需要总结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让招生官看到你不仅具备了研究能力,还具备了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能力。
招生官一般不会直接在面试中给出评价。但有方给我匹配的“使用图卷积神经网络增强MXene材料分析”这一课题非常前沿,当时招生官详细询问了我很多研究经历,这足以看出他们对这个课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我的科研背景产生的浓厚兴趣。
十年级首次接触科研
在探索中破茧成蝶
高中时期,我萌生了做科研的想法。我通过自主搜索信息与社交媒体推送关注到有方,因为线上与老师沟通的还不错,父母还专程前往有方进行实地咨询,老师非常热情且专业,耐心地解答了我们所有的疑问。经过综合对比,感觉还是更信任有方,最终选择了这里,开启我的科研之旅。
1、十年级首次接触科研
当时我正处于十年级,既缺乏明确探索方向又非常迷茫,仅带着对生活现象的零散观察与朦胧兴趣。有方老师敏锐捕捉到这一成长节点,没有急于框定具体方向,而是引导我将个人观察与社会重大议题相结合,恰逢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老师以此现实需求为切入点,为我设计了首个聚焦公共卫生领域的科研课题。
首次接触科研项目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与传统的课堂教育截然不同,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待解的谜题和无限的探索空间。每天有很多搜索的工作,在文献海洋中检索重要信息、在实验中验证假设的兴奋感,让我真切感受到科研的魅力,这就像一场没有地图的冒险,每个发现都是对认知边界的拓展。
2、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正式课程启动前,有方导师提前为我准备了一些资料和录播视频,让我提前熟悉基础理论知识,这为后续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导师手把手且毫不保留地指导我的研究工作,我还经常就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导师进行交流,我发现我的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效率也越来愈高!
这段关于新冠的研究经历让我切身理解科研工作者如何将个人探索与社会责任相联结。对申请本科有很大的帮助,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3、破茧成蝶,再出发
我的科研兴趣随着见识越来越广,学识的日益增加不断变化的。从早期新冠相关的研究工作转向肿瘤化疗的数学建模领域,再后来大学时期,我的兴趣又延伸到了材料学的理论计算。
每一次成长,我始终保持着清晰的自我认知,非常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与有方的老师们沟通与对话也非常有默契,特别是在面试的关键环节,他们总是能够准确把握我的需求和兴趣,以及我期望达到的目标,为我匹配合适的导师,设计具有高度竞争力和独特性的研究课题。
有方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学术成长之路。有了他们在背后的支持,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能够更加心无旁骛地投身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踏入学术殿堂的敲门砖
科研是我申博的基石之一
进入大学阶段后,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我发现还有剩余时间和精力可以进行科研探索,再加上自己对材料学理论计算比较感兴趣,偏理论计算方面的探索恰好可以远程指导,就联系了有方。
1、提早规划
其实,在此之前我也找了学校的实验组,选择再次携手有方,源于高中时期愉快的合作体验。
当时,我把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以及博士申请的规划同步给了有方,有方根据我的需求,帮我匹配到了拥有深厚学术背景与丰富指导经验的教授,设计出了“使用图卷积神经网络增强MXene材料分析”这一兼具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课题。
此课题不仅包含对现有研究方法的革新,也有对未来材料科学发展方向的一次勇敢探索,与我的研究兴趣和升学方向不谋而合。
2、在挫折中成长
科研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在科研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挫折。
🌟理论计算工作
课题中的理论计算工作要求我掌握很多深奥的前沿知识及具备深厚的学术底蕴,这些通常属于大学课程中的高阶前置知识,往往需要依靠自学来积累。
🌟技术层面上的难题
在技术层面的实践操作中,我也碰到了诸如程序无法运行、报错等技术难题,这些都是我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幸运的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应对这些困难的方法,学会了如何一步步地克服它们。
最终,学术论文成功在SCI期刊上发表。从论文的构思到最终的发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以及带教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宝贵建议。
3、申博的关键是科研
大学时期的科研经历对我博士申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我的申请是建立在几根基石或支柱之上,那么有方的科研经历无疑是其中之一。
我的导师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还亲自为我撰写了一封推荐信(总共需要三封),在推荐信中,他不仅详细阐述了我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更以他独特的视角向招生官展现了我在科学领域的无限可能,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迈向博士生涯的新篇章,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从被动吸收到主动探索
让我受用终生
有方对我能力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主要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1、自主学习的能力
与上课被动吸收知识不同,科研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从开始课题到研究的全过程,我需要用心思考如何开展每一个环节,如何解决问题,这涉及到大量的搜索、学习和归纳总结工作;我还需要根据课题预期达到的成果,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认真完成每一次的工作,然后在导师的帮助下一步步贴近这个目标。
现在回头看看,感觉自己就像被重新组装升级过似的,浑身都是干劲儿!
2、平衡课程和科研的秘诀
在繁忙的大学生活中,平衡好课程和科研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显然,我们不可能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科研中,那是不现实的。
🌟课程与科研齐头并进
首先,保证课程的成绩是基础,这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明确想要申请博士,那么就必须确保课程和科研的充分投入。同时,其他活动也可以适当参与,以帮助自己保持放松的状态。
🌟适度放松身心
保持适度非常重要,我们既要确保身心健康,适当放松,又要清晰认识自己的目标和责任,明白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放松之后,要重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去。
给学弟学妹留下的3条建议
条条都是经验之谈
1、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曾在网上看到有人调侃说大学生是最闲的,但我深感自己很幸运,因为我没有将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我发现,只要有明确的科研目标,就会发现其实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时间总是可以被充分利用,生活可以过得很充实。
2、课题切忌盲目追求高大上
对于高中生和打算申请海外硕士或博士的大学生来说,科研经历几乎可以决定他们是否被录取。我认为,在申请过程中,课题并不一定要追求高大上或者特别炫,你所选择的课题无需是最前沿或最高深的,但你需要能够围绕这个课题讲述出一个完整的科研故事。
当然,有少部分本科生对前沿、高深的知识有着深入的了解,他们确实能够在本科阶段就参与一些高深的课题研究。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与其追求那些高深莫测的课题,不如选择那些自己能够完全吃透、真正掌握的课题。如果你只是像技工一样机械地操作,那么你是无法讲述出有深度的故事的。只有自己真正体验了整个研究过程,在面试能够完美向招生官展示出来,对于申请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3、学会沟通
无论是有方为我匹配的老师,还是学校里负责指导我的老师,我都与他们保持了频繁的沟通,正是这些密切的交流和互动,使我能够及时获得宝贵的建议和反馈,从而不断调整和优化我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珍惜与老师的每一次沟通机会,积极主动地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关于未来
作为一名学生,我对材料学基础方面的研究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在博士阶段,我计划在材料学领域继续深耕细作,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平台之后,逐步向多领域扩展,一步步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跨越。
长期科研目标其实说起来还挺难的,它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研究领域,还要考虑紧密结合产业的发展动态、整体科学的进步趋势以及相关政策导向,综合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有方说
小师姐在采访C同学时发现,他对自己的科研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思考,对未来规划非常清晰,能够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创新性是顶尖院校非常看重的品质,无疑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人生,流水线式的科研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从2016年到2025年,有方在个性化定制科研的路上从未停止,我们坚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综合优势学科与申请方向等因素定制课题,用科研深化候选人形象,为申请材料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滑查看有方年度战绩汇总👇
🏆累计斩获750+荣誉奖项🏆
不仅如此,我们还刷新了带教ISEF的历史记录。有方学子在2024ISEF总决赛上狂揽20+奖项!连续两年斩获多项一等奖,连续三年拿下小行星命名权!
现在正是备赛丘奖和ISEF的好时机!丘奖亚洲赛区已经开始报名,北美、内地赛区蓄势待发,很快也要公布新赛季的安排。2025ISEF总决赛进入倒计时,现在已经到了备赛冲刺阶段,新赛季名额争夺战即将打响,快扫码领取福利,抢占科研先机!
本期福利
科研竞赛时间轴+科研竞赛白皮书+2024丘奖获奖作品集+2024ISEF获奖作品集
扫码添加小师姐
回复采访福利领取
关于我们
有方教育自2016年成立起,一直积极响应教育政策方针,本着'不鸡娃,不贩卖焦虑'的初心,始终专注于青少年定制化科研培养。有方与国内外名校及顶尖研究机构的科研一线人员携手,通过PBL探索式项目,汇聚了世界级的顶尖科研资源,旨在通过PBL探索式项目,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在科研专家的亲自指导下,有方学子们得以深入浅出的探索科研奥秘,自身激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助力斩获哈佛/MIT/斯坦福/牛剑等名校offer。有方教育,努力让科研更加贴近青少年,让科研触手可及。
有方科研教育所有项目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不与任何体制内的大学、中学招生加分活动挂钩,其成果不会作为评优的依据,仅定位为科研兴趣培养活动。未经有方科研教育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搬运有方科研教育的文章。对于无视劝告者,有方科研教育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有方导师科研指导
科研规划咨询
添加小师姐,一对一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