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不好竟然也是一种病?
最近,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火了,毕竟一个能同时让教育界、数学界、医学界惊爆眼球的话题还是不多见的。
“有病”的看病,据说门诊一位难求,点进医院小程序一看果不其然,最近三周的坑位早已约满。估计期中考试考不好是等不到这个“正当理由”了......
而“没病”的吃瓜群众们自然也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比如这个门诊要不要做题?医生会不会是数学老师?真有病怎么治?
数学不好真的是病吗?
小林去搜索了一下,没想到还真有一种叫数学学习障碍(Mathematical Learning Disabilities)的病,这种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大约在6%~11%。
我国现有3.6 亿儿童,由此推算我国现阶段患数学学习障碍的儿童将达到2160万至3960万之多。那么这种病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什么呢?医学上的原话是这样的:
“与一般儿童相比,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唤起的知识量少且不能对其有效利用,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元认知技能差,不知如何解决问题,也没有表现出从以程序为基础的问题解决向以记忆为基础的问题解决的转换。”
看不懂没关系,通俗来讲就是三点:学的知识不会用、做题不过脑子、做了也记不住。
这么一看,是不是心里一哆嗦,毕竟平时吐槽渣娃经常用这三句,难道我家娃真“有病”吗?这个病有得治吗?
你别说,这病还真是能治疗的:
1、感统训练
参加各类手眼并用的运动,比如跳绳、轮滑、乒乓球等运动,没想到有一天数学不好竟然要找体育老师...
2、学习策略训练
这一块就比较专业了,一共有四、五种不同专业策略,总的来讲就是要比普通孩子更加注重数学学习的方法,比如老师将数学操作的过程细化,让学生更容易模仿;更精细化的复习巩固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数学学习障碍和智商并不挂钩,也就是说得这个病不代表“不聪明”。
看完这些,小林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有病”和“没病”之间,非专业人士真的很难分辨,难怪门诊预约如此火爆,毕竟真正定性为“病”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儿。
但相信大部分家长也是希望借此能得到一个心理安慰,如果是病,那么赶紧治疗;如果不是,那么毫无疑问就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问题了。
空间能力为何成为焦点
细心的小伙伴肯定会发现,儿童医学中心这个门诊并不叫“数学学习障碍门诊”,而是叫“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为何特别强调空间两个字呢?
因为对于低龄孩子来说,空间能力对数学的学习影响巨大。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心理系张丽教授做过研究,结果发现,数学能力和空间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尤其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需要空间能力的参与,如空间视觉表征能力,视觉转换能力等。
搭乐高、剪纸、做迷宫书之类的活动,都能提升空间能力,甚至决定了未来是不是能培养出一个“数学小学霸”。而在低龄国际竞赛中,也非常注重空间能力的培养。
在上一篇中,我们就给大家介绍过袋鼠数学竞赛中最常出现的题型,包括走迷宫、立体小方块等。点击查看文章详情:深扒袋鼠的四种题目,终于知道为什么孩子参加过一次就上瘾了!
其实不仅仅是袋鼠这样偏趣味性的竞赛,包括澳洲AMC、SASMO,甚至包括JMC、AMC8等竞赛中也有大量不需要太多数学知识,纯粹比拼空间能力的题目。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低龄数学竞赛的初中除了培养兴趣之外,也是希望在低龄段把孩子的思维地基打牢固,从而有足够的“硬件条件”去迎接未来不同水平的数学学习。
所以,竞赛的含金量绝不仅仅只是升学有没有用,用更长远的目光来看,通过竞赛培养兴趣、提升思维,对孩子的价值更大。
即使不用去门诊,这些竞赛也别错过
打竞赛或许不能“治病”,但让普娃们提升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还是绰绰有余的,那么低龄阶段有哪些值得参加的竞赛呢?小林这边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详细的清单:
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不少竞赛都将在明年1~4月份期间进行,半年的时间足可以进行充分的准备。小林届时也将为大家准备针对性的课程,让大家既能提升数学能力,又能收获升学需要的证书。
近期Raybet比分 少培的王牌课程之一——袋鼠数学竞赛全程班已开启招募。
● 零基础友好,与600多万全世界同龄人同场竞技
●AMC官方认证竞赛教练指导,实现降维打击
●新颖有趣的内容,循序渐进提升数学兴趣
无需像专家门诊一样等待
即刻扫描下方二维码
马上开启一场充满趣味的数学之旅!
我要报名/咨询!
更多信息可咨询顾问